“蛮团结,有凝聚力,朝气足。”这是他给现在队伍的评价,接着话锋就实了,“年轻,失误多,小球、串联还是弱。”这些话听着平常,却是老教练的火眼金睛。2004年那支队伍,周苏红的后排防守能把几乎落地的球救起来,冯坤的二传能精准送到攻手最舒服的位置,这些都不是靠身高能解决的,是每天对着墙垫球几千次磨出来的。现在的姑娘们,扣球力量够了,可面对巴西队那种快速多变的战术,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垫传不到位,就把进攻机会拱手让人。
陈忠和不喜欢说狠话,但他心里急。现在的世界排坛,早就不是谁身高占优谁就能赢了。波兰队的拦网像一堵墙,巴西队的快攻比闪电还快,意大利队的发球能直接得分,就连日本队,都把小球串联练得像精密仪器。中国女排去年几次比赛,要么0比2落后追不回来,要么打满五局最后几分掉链子,陈忠和看在眼里,知道这不是运气差,是“自身还不够强”。
这四个字他在采访里说了三遍。不是喊口号,是他带队时的教训。2001年刚当主教练,队伍连亚洲都冲不出去,他带着队员从最基础的一传练起,一个球一个球抠,整整三年没拿过像样的冠军,可就是那三年,把基本功砸实了,才有后来的爆发。现在的队伍,大赛任务重,有时候为了成绩不得不赶进度,反而把最该练的细节丢了。
有人说他太保守,现在的体育讲究速成。可陈忠和见过速成的代价。有的年轻队员在青年赛里打得风生水起,到了成年组就掉链子,不是天赋没了,是小时候没练扎实小球技术,长大了改不过来。他说“给时间”,不是让姑娘们慢慢玩,是让她们有机会把失误变成经验,把串联练得像条件反射,就像当年赵蕊蕊的拦网,练到对手一抬手,她就知道该往哪跳。
这次女排在漳州集训,陈忠和特意去过一次。训练馆里的球声跟二十年前一样响,姑娘们练得满头大汗,他没打扰,就站在门口看了半小时。离开时跟领队说,这批孩子是好苗子,别催,让她们好好扎根。
扎根的不只是队员。陈忠和望着男排总决赛的赛场,心里清楚,排球要起飞,不能只靠国家队那十几个人。得有更多城市像这里一样,有热闹的球市,有愿意带孩子看球的家长,有能让教练沉下心来抓青训的环境。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深,风再大也吹不倒。
闭幕式结束时,有年轻记者追着问,您觉得女排还要多久能成世界强队?陈忠和笑了笑,没说具体时间,只说:看她们训练馆的灯亮到几点,看她们愿意为一个小球失误加练多久。
这话里藏着老教练的智慧。黄金一代用了八年站上巅峰,现在的姑娘们,只要肯在基本功上死磕,在失误里总结,给她们时间,给她们扎根的土壤,陈忠和的那句“有希望”,就一定能成真。毕竟,排球的规律从来没变过:自身够强,时间总会给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