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méng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甲骨文4;金文蒙;小篆冡;小篆蒙;汉帛书;隶书
“蒙”的初文是“冡” 。 即覆盖。 甲骨文写作“、 、 ” 。上边的
“” 是蒙盖物, 下边的 “、 、 ”是“隹” (鸟)、 “豕” (猪)
形。覆盖之义十分明显。古人为防止禽畜逃逸,或覆于笼穴或以巾蔽目。金
文在 “冡”上加 “艸”成“蒙”字,仍有遮蔽义。小篆分作“蒙、冡”两个
字。《说文》称: “冡,覆也。从冃豕。”与甲骨文义同,同时称“蒙,王女
也。 ”指女萝草, 是后起假借义。隶书(汉《郭有道碑》 )将“”(艸)写
作“” , “” (冡)写作“”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