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第二十八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 ✏️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第二十八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十通品第二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十通就是十種神通。何謂神通?所謂「妙用難測為神,自在無礙為通」。也就是不可測不可礙的任運自在之力,千變萬化,不可思議的境界。神通從何處來的?簡而言之,小乘人修四諦法和觀十二因緣法,修觀到圓滿的境界,便證得神通。大乘人修六度萬行,參禪打坐,修習止觀,行菩薩道,修行到圓滿的境界,便證得神通。

羅漢的神通和菩薩的神通,有所不同。羅漢的神通,有一定的限度,只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的事物,只能聽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的音聲,只能知道八萬大劫以內的因緣。但是還要作意來觀察,才能知道。菩薩的神通,是沒有限度,能見塵中之刹,刹中之塵,塵刹中之諸佛。能聽重重刹中之諸佛在演說妙法。能知塵刹中的眾生,一切的心念。能知八萬大劫以外的因緣,亦不需要在定中觀察,一想就知道了。

這一品,在華嚴經三十九品中之第二十八,故為十通品第二十八。

菩薩因為行菩薩道,功德圓滿,而得到這樣的十種神通。我們如果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也可以得到這十種神通,只要修到圓滿時,便不求而自得。

菩薩有了神通之後,是不是不應該顯現神通?不是的。如果菩薩有神通,而不示現神通,那麼,有神通又有什麼用呢?好像有個人,他有一粒寶珠,把它藏在衣服內,不知它是無價之寶。自己窮得一文不名,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屋住,尚不知將寶珠換錢來使用。若有神通而不用神通,也是這樣的情形。

沒有神通,想用神通,那是辦不到。等於緣木求魚,癡人說夢一樣的可笑。但假如有神通,則可以盡量用神通。教化眾生,利用神通,有立竿見影之效。令眾生增強信仰之心,收事半功倍之果。這是善巧方便之法門。各位要注意!魔也會顯神通,令貪求神通的人,沒有定力的人,墮入圈套,失其道業,作為魔王的眷屬。這一點,要特別注意,不可不謹慎。

現在有無知無識的人,尤其是一知半解的佛教徒,人云亦云。對佛法的真理,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甚至根本一竅不通,或者不研究佛法的所以然處。假如見有人顯神通,乃大驚小怪的說:「在末法時代,人不可以有神通!」說出這種話,多麼的幼稚,簡直是地獄的種子,對佛法一點也不懂。各位注意!無論對什麼事情,在沒有徹底明白之前,不可隨便亂批評,更不可隨便下斷語。錯了因果,要墮拔舌地獄的。

佛教有真正的道理,有萬古不變的定律,有千錘百鍊的金玉良言,都是由佛的金口說出,也是佛的經驗之談,絕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道理。佛的言教是經藏,佛的身教是律藏,佛弟子的注解是論藏。三藏十二部就是真理之教,真實無訛的教義。

真理所在,十方諸佛咸來擁護。真理所在,十方諸菩薩咸來擁護。真理所在,天龍八部咸來擁護。明白真理,才是真正的佛教徒。不明白真理,是自誤誤人的佛教徒。各位!要認清真理,要明辨是非。不可糊裡糊塗,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這種作法,實在要不得。

菩薩得到這十種神通,為著什麼?一言以蔽之,為善巧方便來教化眾生,令眾生發菩提心,不和俗人同流合污。如果人云亦云,那是個糊塗佛教徒。不但不研究真理,反而追求邪法。相信邪法,誹謗正法,這種的佛教徒,實在可憐。

現在是末法時代,有許多法身大士,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教化眾生,提醒眾生,遠離邪知邪見(魔說),親近正知正見(佛說)。佛說的法是正法,魔說的法是邪法。依教奉行,依法修行,嚴守戒律,實行戒律,就是正法,否則,就是邪法。凡是不合戒律的,絕對不做。合乎戒律的,盡力去做。這是菩薩所行的道。

菩薩的心,絕對不自私自利,絕對不沽名釣譽。他悲心切切,諄諄善誘,教化眾生,離苦得樂。菩薩以眾生的利益為出發點,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這就是菩薩的精神。菩薩有慈悲的心腸,不會感情用事。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絕對不起分別心,他視一切眾生,皆是可度者。任勞任怨,不分晝夜,拯溺度生,出離苦海。他認為是應做之事,所以得到神通。

菩薩有神通,可以顯神通,為什麼人不可以顯神通?這種謬論,簡直不可理喩。批評者別有用心,欲使佛教正法不存在,沒有出類拔萃的佛教徒存在,有這種思想的人,就是佛教的敗類,佛教的叛徒,佛教的公敵。

現在有些無智慧的佛教徒,到處宣傳,在末法時代,不應該顯神通,也不可能有神通。為什麼要這樣的宣傳?因為他愚癡,不肯用功修行,妬嫉心在作祟。他自己沒有神通,便認為旁人也不會有神通。他不但沒有神通,就是有神通的人,他也見不到。為什麼?因為有神通的人,知道他有邪知邪見,所以他見到有神通的人也不認識。所謂:「當面錯過,交臂失之。」菩薩遇到有正知正見的佛教徒,在必要時,才肯顯神通,令其增信心,努力修道,得到解脫。

各位善知識,不論那一位有神通,我都歡迎你們顯神通。如果有罪的話,由我一人來承當,就是墮地獄,我甘願去受罪,和你們沒有關係,不要害怕。只怕你們沒有神通,顯不出來神通。如果有神通,盡量顯現神通,我絕對支持你們,援助你們。

在末法時代,需要真心修道的人,需要開悟的人,需要證果的人。證果之後,再回頭接引有緣的朋友,出離三界,到常寂光淨土去。這是我對你們的期望。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通。

在說完十定品之後,這時候,大行普賢菩薩,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告訴在華嚴法會中的一切菩薩說:「各位佛的弟子!你們大家知道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種神通嗎?我對你們大家詳細的說明,希望你們注意聽。」

何者為十。

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有的十種神通?就是①善知他心智神通②無礙天眼智神通③知過去際劫宿住智神通④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⑤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⑥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刹智神通⑦善分別一切言辭智神通⑧無數色身智神通⑨一切法智神通⑩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神通。

第一 善知他心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他心智通。知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差別。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知他心智慧的神通。他人心中所想的事,想說的話,在未做之前,菩薩都知道。他能知道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眾生,所有的心念,各有不同。因為一個世界中的眾生心是這樣,小千世界中的眾生心也是這樣。中千世界中的眾生心大致差不多。大千世界中的眾生心,相差無幾,就是在下邊所說的二十九種心。

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簡言之,一個四天下為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因為三次說千,故為三千大千世界。

所謂善心。不善心。廣心。狹心。大心。小心。順生死心。背生死心。聲聞心。獨覺心。菩薩心。聲聞行心。獨覺行心。菩薩行心。天心。龍心。夜叉心。乾闥婆心。阿修羅心。迦樓羅心。緊那羅心。摩睺羅伽心。人心。非人心。地獄心。畜生心。閻魔王處心。餓鬼心。諸難處眾生心。

所說的二十九種心。①善心:持戒、修定、修慧,都是善心。②不善心:有貪、瞋、癡三毒,就是不善心。十善和十惡,都由身口意三業所造成。總而言之,三業清淨,就是十善業。三業不清淨,就是十惡業。③廣心:就是廣大的心。④狹心:就是狹窄的心。⑤大心:心大量大,能包容天下。⑥小心:心小量小,有人說一句不歡喜聽的話,便氣得發瘋。所謂「心胸狹窄」,不容芝麻大的事。⑦順生死心:就是凡夫心。⑧背生死心:就是聖人心。⑨聲聞心:是修四諦法的心量。⑩獨覺心:是觀十二因緣的心量。

⑪菩薩心:是修六度萬行的心量。⑫聲聞行心:就是聲聞所修行的心。⑬獨覺行心:就是獨覺所修行的心。⑭菩薩行心:就是菩薩所修行的心。⑮天心:天上人的心,很歡喜快樂。⑯龍心:很歡喜用神通。牠為什麼做龍?因為牠在往昔修行時,專修大乘法,日夜精進,而不懈怠。可是不持戒,常犯規矩。所謂:「乘急戒緩」,因為乘急,而得神通。因為戒緩,而做畜生。⑰夜叉心:譯為速疾鬼,因為他行走非常之快。有飛行夜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三種,都是屬鬼,歡喜找人的麻煩。⑱乾闥婆心:譯為香神,因為他歡喜嗅香,又譯為樂神,是帝釋天的唱歌舞蹈之神。⑲阿修羅心:他歡喜闘爭,常發脾氣。阿修羅譯為無端正,男醜女美。⑳迦樓羅心:譯為金翅鳥,因為牠的翅膀有金光的緣故。它歡喜吃龍。

(21)緊那羅心:譯為疑神,因為他頭頂有角,令見者生疑。他歡喜演奏音樂,也是帝釋天的樂神。(22)摩睺羅伽心:譯為大腹行,就是蟒神,他歡喜噴毒害人。(23)人心:世間一般人的心。(24)非人心:世間一般眾生的心。(25)地獄心:在地獄受苦的眾生心。(26)畜生心:所有畜生的心。(27)閻魔王處心:住在冥府,管理人間的善惡,判斷人的生死。(28)餓鬼心:餓鬼歡喜食物,但見食物成火,不得飲食。(29)諸難處眾生心:很不容易住處的眾生心。

如是等無量差別種種眾生心,悉分別知。如一世界。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眾生心,悉分別知。

像這樣的無量不同種種眾生心,菩薩因為得到他心通的智慧,所以皆能分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像這樣一個世界,推廣到百個世界、千個世界、百千個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其中所有眾生的心念,菩薩皆能完全分別而得詳知。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一種神通,其名叫做善知他心智慧的神通。

學佛法要用智慧來學,不可以用感情來學。用智慧學佛法,是為正法。用感情學佛法,是為末法。學佛法,要有擇法眼。選擇什麼是正法?什麼是末法?修正法步步上升,修末法漸漸下降。因為智慧是清淨,感情是染汚。最主要是寧可下地獄,也不可把佛法送人情。換句話說,不應該用感情來學佛法。如用感情,不但不能成就,反而越學越墮落。這一點,各位要特別認識清楚。我用真實心來對各位講真實的法。我不願意用自欺欺人的手段,來講虛偽的法。我墮地獄,不能把你們也拖到地獄去。我所講的經,知多少講多少,盡我真誠弘揚佛法的心,聽不聽在你們自己。我已講了十多年的經,你們已聽了十多年的經,也沒有得到什麼利益。現在我要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講真實的法。

你們各位要注意聽,我們的宗旨,就是「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我們作為佛教徒,若是被餓死、凍死,那是最光榮的一件事。為佛法而犧牲,這是最有價值的事。我們一定要這樣堅持下去,無論在什麼環境之下,不可改變我們的宗旨。無論在任何時候,也不能改變我們的精神。我們要有「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行」這種的志氣。我們要做有骨頭的佛教徒,要有堅忍不拔的氣概,百折不回的精神,什麼也不怕,勇猛向前,決不退後。這才是真正佛教徒的志向!

第二 無礙天眼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礙清淨天眼智通。見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眾生,死此生彼,善趣惡趣,福相罪相,或好或醜,或垢或淨。如是品類,無量眾生。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以無礙清淨天眼智慧的神通,能清清楚楚見到不可說不可說佛刹(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在其中所有的眾生,或者死在這個地方,又生在那個地方,或者在這個世界死了,又生在那個世界,這種輪迴果報的情形,菩薩以無礙天眼,一目了然。看見眾生或者生到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或者生到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做種種善事,就有福相。做種種惡事,就有罪相。福相是福德圓滿的相。罪相是醜陋無比的相。或生五官端正的好相,或生五根不全的醜相。或生汚垢的相,或生清淨的相。這樣不同的品類,有無量無邊的眾生。

所謂天眾,龍眾,夜叉眾,乾闥婆眾,阿修羅眾,迦樓羅眾,緊那羅眾,摩睺羅伽眾,人眾,非人眾,微細身眾生眾,廣大身眾生眾,小眾,大眾。

所說的①天眾:天上的人,福報非常殊勝,貌相非常美。思食食至,思衣衣至,可是天福享盡時,仍然輪迴去受生。②龍眾:牠們有廣大的神通,住在海中,行雲布雨時,可以到虛空中,但龍有四種苦:(A)被鳥所吞苦(B)交媾變蛇苦(C)小蟲咬身苦(D)熱沙燙體苦。③夜叉眾:他們是最厲害的惡鬼,行動如飛,到處作災殃。可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後,成為護法善神。④乾闥婆眾:他們到處尋香、食香,身放香味。天帝釋想聽歌曲時,燃起栴檀香,他們便嗅香而至。⑤阿修羅眾:好勇闘狠,歡喜戰爭,所以有天福,而無天德,是不能和平相處的眾生。⑥迦樓羅眾:牠的翅膀展開有三百三十由旬,能把海水搧開,尋龍為食。⑦緊那羅眾:他們專奏莊嚴的法曲,令聞者生清淨心。⑧摩睺羅伽眾:稱為地龍,可是沒有神通,不能騰空駕雲。⑨人眾:所有人類的眾生。⑩非人眾:所有其他的眾生。⑪微細身眾生眾:就是螞蟻蚊蟲等的眾生。⑫廣大身眾生眾:就是大象鯨魚等的眾生。⑬小眾:就是身體很小的眾生,如孑孓細菌等。⑭大眾:就是身體很大的眾生,如古時之恐龍,現在之犀牛等。

如是種種眾生眾中,以無礙眼,悉皆明見。隨所積集業。隨所受苦樂。隨心。隨分別。隨見。隨言說。隨因。隨業。隨所緣。隨所起。悉皆見之。無有錯謬。

像這樣種種眾生之中,用沒有障礙的天眼來觀察,統統能明明白白見到這種境界。隨其所積集的善惡業。隨其所接受的苦樂。隨其心意。隨其分別。隨其見解。隨其言說。隨其所造的因。隨其所作的業。隨其所生的因緣,隨其所起的境界。完全皆見得清清楚楚,沒有錯繆之處。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無礙天眼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獲得第二種神通,其名叫做無礙天眼智慧的神通。

第三 知過去際劫宿住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宿住隨念智通。能知自身,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一切眾生,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宿住之事。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有宿住隨念智慧的神通。菩薩要知道一件事情,不需要作意,也就是不用注意來觀察,隨時隨地就知道了。羅漢想知道某件事,必須靜一靜,或者坐一坐,注意用心來觀察,然後才能知道一切境界。這就是菩薩和羅漢不同之處。菩薩有宿住隨念智慧的神通,能知道自己的身。也能知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中所有一切眾生,在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劫中,宿住所經過一切的事情,都能瞭解而知道。

所謂某處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從無始來,於諸有中,以因以緣,展轉滋長。次第相續。輪迴不絕。種種品類。種種國土。種種趣生。種種形相。種種業行。種種結使。種種心念。種種因緣。受生差別。如是等事,皆悉了知。

就是所說這些眾生,在什麼地方受生?他叫什麼名字?是什麼姓?屬於哪一種族?是白人還是黑人?生在那個國家?所吃的食物也不同:有的吃米飯,有的吃麪包。傳說非洲有個地方吃樹根當食物。怎樣的苦?怎樣的樂?從無始劫以來,在三界二十五有之中,以什麼因?以什麼緣?輾轉的滋長。生生世世經過很長的時間,一生相續一生,一世相續一世。總是在輪迴中流轉,沒有停止的時候。在種種不同的趣中受生,有種種不同的形相。例如,人有人的相,畜生有畜生的相。有種種所造的業行,有種種的結使,就是貪瞋癡慢疑(五鈍使)身邊戒見邪(五無利使)十使。有種種不同的心念,各類眾生有各類的心念。因為有種種不同的因緣,所以受生有種種不同的果報。以上所說種種的事情,菩薩能明瞭知道。

又憶過去爾所佛剎微塵數劫,爾所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有爾所佛剎微塵數諸佛。一一佛,如是名號。如是出興。如是眾會。如是父母。如是侍者。如是聲聞。如是最勝二大弟子。於如是城邑。如是出家。復於如是菩提樹下,成最正覺。於如是處,坐如是座。演說如是若干經典。

菩薩又回憶在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劫中,在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中,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佛。每一位佛,叫什麼名號?怎樣出興於世?所有眾會道場,有什麼佛在說法?佛的父母是誰?佛的侍者是誰?聲聞是誰?兩位最勝的弟子是誰?在那個城邑?怎樣出家?又在菩提樹下,怎樣成佛?在什麼處所?坐在什麼法座,演說什麼法?說了多少經典?菩薩對這一切都完全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是利益爾所眾生。於爾所時,住於壽命。施作如是若干佛事。依無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般涅槃後,法住久近。如是一切,悉能憶念。

菩薩回憶在過去諸佛利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眾生。在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時劫,住於壽命,大做若干的佛事。依無餘湼槃,依般湼槃界,而入湼槃。入湼槃之後,法住世有多少年?或多少劫?像這樣一切的一切,菩薩都能憶念不忘,記得清清楚楚,好像記錄影片一樣,能夠一幕一幕的放映出來。

又憶念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名號,一一名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從初發心,起願修行,供養諸佛,調伏眾生,眾會說法,壽命多少,神通變化,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般涅槃後,法住久近。造立塔廟,種種莊嚴。令諸眾生,種植善根。皆悉能知。

菩薩又憶念在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中,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諸佛名號。在每一個名號中,又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如來。在每一位佛,從初發菩提心,發起大願,修菩提行,供養諸佛,調伏眾生。在一切眾會道場中,演說妙法,壽命有多少?神通變化有多少?乃至入無餘湼槃,了生脫死。入涅槃之後,法住世有多少劫?造寶塔和廟,用種種七寶來莊嚴。令一切眾生,種植一切善根。像這樣一切的事情,菩薩都能詳詳細細的知道。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知過去際劫宿住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三種神通,其名叫知過去際劫宿住智慧的神通。

第四 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知盡未來際劫智通。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劫。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能知道盡未來際劫中一切的事情,有這種智慧的神通。能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中,所有的劫數。

一一劫中,所有眾生,命終受生。諸有相續。業行果報。若善。若不善。若出離。若不出離。若決定。若不決定。若邪定。若正定。若善根與使俱。若善根不與使俱。若具足善根。若不具足善根。若攝取善根。若不攝取善根。若積集善根。若不積集善根。若積集罪法。若不積集罪法。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在每一個劫中,所有的眾生,在命終的時候,就去受生。在三界二十五有之中,相續不斷。起惑、造業、受果報。或是善的果報,或是惡的果報。或者能出離三界,或者不能出離三界。或者決定出離三界,或者不決定出離三界。或者入邪定(邪知邪見),或者入正定(正知正見)。或者善根和十使(五鈍使和五利使)在一起,或者善根不和十使在一起。或者具足善根,或者不具足善根。或者攝取善根,或者不攝取善根。或者積集善根,或者不積集善根,或者積集一切罪法,或者不積集一切罪法。像這樣所有一切的一切,菩薩能分門別類,清清楚楚的明瞭知道。

又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盡未來際,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一一劫,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名號。一一名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一一如來,從初發心,起願立行,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眾會說法,壽命多少,神通變化,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般涅槃後,法住久近。造立塔廟,種種莊嚴。令諸眾生,種植善根。如是等事,悉能了知。

菩薩又知道在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盡未來際,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劫。在每一個劫中,又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名號。在每一個名號中,又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如來。在每一位如來,從最初發菩提心,發起大願,立修菩提行,供養諸佛,教化眾生,在眾會中說法。壽命有多長的時間?神通變化有多少?乃至入於無餘涅槃。入涅槃之後,法住有多少年?所造立的塔廟,皆用種種七寶來莊嚴,令一切眾生,廣種善根。像這種種事,菩薩悉能了知。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四種神通,其名叫知盡未來際劫智慧的神通。

第五 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礙清淨天耳。圓滿廣大聰徹。離障了達無礙。具足成就。於諸一切,所有音聲,欲聞不聞,隨意自在。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成就無有障礙的清淨天耳通。這種天耳,又圓滿又廣大,又聰明又透徹。離開一切障礙,明瞭通達,沒有一切阻礙。具足一切善法,成就一切善法。對於一切所有的音聲和言語,或想聽到,或不想聽到,悉能隨順自己的意念而決定。這就是隨意自在三昧。

佛子。東方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是諸佛所說所示,所開所演,所安立,所教化,所調伏,所憶念,所分別。甚深廣大,種種差別,無量方便,無量善巧,清淨之法。於彼一切,皆能受持。

各位佛的弟子!在東方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佛,這是諸佛所說的律,所示現的境界,所開的法門,所演的法,所安立的道場,所教化的眾生,所調伏的眾生,所憶念諸佛,所分別諸法,既甚深又廣大,有種種不同的分別。有無量的方便,無量的善巧,無量的清淨,這些諸法,菩薩皆能受持。

又於其中,若義若文,若一人,若眾會。如其音辭,如其智慧,如所了達,如所示現,如所調伏,如其境界,如其所依,如其出道。

菩薩又能在一切諸法之中,或者是義理,或者是文辭,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在眾會道場中。像這樣的音聲和言辭,這樣的智慧,能如佛明瞭通達,能如佛的示現,能如佛的調伏,如其境界,如其所依的涅槃,如其能出三界之道。

於彼一切,悉能記持。不忘不失。不斷不退。無迷無惑。為他演說,令得悟解。終不忘失,一文一句。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菩薩對於一切諸法,不但能記住,而且能修持,不會忘掉,也不會失散,也不會斷絕,也不會退轉。沒有迷,沒有惑。因為眾生只知道隨順世間法,不知修出世法,所以佛菩薩為眾生演說妙法,令他們得到開悟,得到解脫。他始終不忘失一文一句的法。在東方是這樣的情形。在南方、西方、北方,在四維上下方,也和東方是一樣的情形,沒有兩樣。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五種神通,其名叫做無礙清淨天耳智慧的神通。

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有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因為有欲故,想盡辦法來保護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對它不利,則發脾氣。為什麼會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是無明和情愛在作怪。假設沒有無明,沒有情愛,脾氣就跑到十萬八千里之外,離開你遠遠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愛,則生自私。有了自私,便不顧一切,為目的不擇手段的追求,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歸根結蒂,就是為了欲念。如果沒有欲,則無自私。沒有自私,則無煩惱。

如有煩惱,則有生死;如無煩惱,則無生死。這個道理人人懂,可是不能行。要知道,沒有欲,便無無明。破了無明,便顯法性。我們學佛,首先除無明,去煩惱。若能圓滿,則證解脫。

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為有無明。無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煩惱。貪求不得而有煩惱,人對我不好而有煩惱。為什麼有煩惱?因為有個我的存在。如果無我,則無煩惱。若能無無明,無自私,煩惱就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們信不信,就是這個。千經萬典,說來說去,就是說這個。把我沒有了,把無明破了,把欲消滅了,沒有自私,也沒有煩惱。想找煩惱,也找不到煩惱。為什麼?因為在根本上的問題解決了。

各位要注意!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都是從無明和情愛那裡來的。如果沒有情欲的話,覺得什麼也不重要。就因為有情欲,才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什麼都不對,這是情欲鬼在作怪。若能將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來室,升如來座,披如來衣,說如來法。

第六 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刹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無體性神通,無作神通,平等神通,廣大神通,無量神通,無依神通,隨念神通,起神通,不起神通,不退神通,不斷神通,不壞神通,增長神通,隨詣神通。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住在沒有體性的神通,住在沒有造作的神通,住在平等的神通,住在廣大的神通,住在無量的神通,住在無依的神通,住在隨念的神通,住在起的神通,住在不起的神通,住在不退的神通,住在不斷的神通,住在不壞的神通,住在增長的神通,住在隨詣的神通。

此菩薩聞極遠一切世界中諸佛名。所謂無數世界,無量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諸佛名。聞其名已,即自見身。在彼佛所。

這位菩薩,能聽到極遠一切世界中,所有諸佛的名號。就是所說的無數世界,無量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名號。聽到諸佛名號之後,菩薩自己能見到自己的身體,在諸佛的道場中,聆聽諸佛演說無上甚深微妙法。

彼諸世界,或仰或覆,各各形狀,各各方所,各各差別,無邊無礙。種種國土,種種時劫,無量功德,各別莊嚴。彼彼如來,於中出現。示現神變。稱揚名號。無量無數,各各不同。此菩薩一得聞彼諸如來名,不動本處,而見其身,在彼佛所,禮拜尊重。承事供養。問菩薩法。入佛智慧。悉能了達,諸佛國土,道場眾會,及所說法,至於究竟,無所取著。

在那些世界中,或是仰的世界,或是覆的世界。各有各的形狀,皆不相同。各有各的處所,各有不同。各各的差別,也不一樣。沒有邊際,沒有障礙。種種的國土,種種的時劫,有無量的功德,各別來莊嚴。在每一個世界中,皆有佛出現於世,示現神通變化。稱揚佛的名號,有無量無數,各各不相同。這位菩薩,一得聞到諸佛的名號,不需要離開所在的地方,就能現身在諸佛的道場中,在那禮拜諸佛、尊重諸佛、承事諸佛、供養諸佛。請問菩薩所修的法,入佛的智慧,也就是證得佛的一切智。菩薩能完全明瞭通達諸佛的國土,諸佛的道場,諸佛的眾會,諸佛所說的法。已到究竟之處,也沒有所取,也沒有所著。

如是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普至十方,而無所往。然詣剎觀佛,聽法請道,無有斷絕,無有廢捨,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修菩薩行,成就大願。悉令具足,曾無退轉。為令如來,廣大種性,不斷絕故。

這樣的情形,經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時劫,菩薩雖然能分身普徧到十方世界去,可是本體不動。所以說「無所往」。到十方諸佛刹土去,為瞻觀諸佛,親近諸佛。在諸佛座下,聆聽妙法,請問了生脫死的妙道。菩薩聽法問道,沒有間斷的時候,沒有廢捨的時候,沒有休息的時候,沒有疲厭的時候。菩薩常修菩薩行,成就所發的大願。行願具足,永不生退轉心。為令如來的廣大種性,永不斷絕的緣故。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剎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六種神通,其名叫做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刹智慧的神通。

第七 善分別一切言辭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善分別一切眾生言音智通。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眾生種種言辭。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用善於分別一切眾生言語音聲智慧的神通,能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中,所有眾生的種種言辭。無論是那一類眾生的言辭,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清清楚楚,統統知道。

所謂聖言辭。非聖言辭。天言辭。龍言辭。夜叉言辭。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所有言辭。各各表示。種種差別。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就是所說的①聖言辭:在四聖法界中聖人所說的言辭。②非聖言辭:就是尚未證得四聖法界的言辭。③天言辭:就是諸天眾所說的言辭。④龍言辭:就是諸龍眾所說的言辭。⑤夜叉言辭:就是速疾鬼眾的言辭。⑥乾闥婆言辭:就是尋香神眾的言辭。⑦阿修羅言辭:就是無端正眾的言辭。⑧迦樓羅言辭:就是大鵬金翅鳥眾的言辭。⑨緊那羅言辭:就是樂神眾的言辭。⑩摩睺羅伽言辭:就是蟒神眾的言辭。⑪人言辭:就是人類所說的言辭。⑫非人言辭:就是異類所說的言辭。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眾生,所有的言辭,各有各的表示。或者用有言來表示,或者用無言來表示。有種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言辭。像這樣一切的言辭,菩薩都能瞭解。

此菩薩隨所入世界,能知其中一切眾生所有性欲。如其性欲,為出言辭。悉令解了,無有疑惑。如日光出現,普照眾色。令有目者,悉得明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善分別一切言辭智,深入一切言辭雲。所有言辭,令諸世間聰慧之者,悉得解了。

這位菩薩,無論到那個世界去,便能知道該世界中所有一切眾生,他們的性情所歡喜的是什麼?他們的欲念所貪求的是什麼?菩薩觀察眾生性欲之所好,而為他們說出言辭,令這類眾生皆能明解了達,而無疑惑之處。好像太陽光一樣,能普徧照耀一切眾色。令有眼睛的眾生,都能清清楚楚看見太陽光所照的眾色。菩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用善於能分別一切言辭的智慧,深入一切言辭雲中。所有的言辭,能令一切世間中,有聰明有智慧的人,完全得到明解了達。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善分別一切言辭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七種神通,其名叫做善分別一切言辭智慧的神通。

第八 無數色身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出生無量阿僧祇色身莊嚴智通。知一切法,遠離色相。無差別相。無種種相。無無量相。無分別相。無青黃赤白相。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用出生無量阿僧祇那樣多的色身莊嚴智慧的神通,知道一切法,是遠離一切色相,沒有差別的色相,沒有種種的色相,沒有無量的色相,沒有分別的色相,沒有青黃赤白的色相。

菩薩如是入於法界,能現其身。作種種色。

菩薩像這樣能入於法界,能現菩薩身,作種種的色相。

所謂無邊色。無量色。清淨色。莊嚴色。普徧色。無比色。普照色。增上色。無違逆色。具諸相色。

菩薩能示現一O三種色身,就是所說的沒有邊際的色身。沒有數量的色身。清淨無染的色身。妙好莊嚴的色身。普徧一切的色身。無有可比的色身。智慧普照的色身。增長無上的色身。沒有違逆的色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色身。

離眾惡色。大威力色。可尊重色。無窮盡色。眾雜妙色。極端嚴色。不可量色。善守護色。能成熟色。隨化者色。

菩薩又示現離開一切惡的色身。有大威德力的色身。令人尊重的色身。沒有窮盡的色身。一切雜妙的色身。極端莊嚴的色身。不可限量的色身。善於守護的色身。能成熟的色身。隨順教化眾生的色身。

無障礙色。甚明徹色。無垢濁色。極澄淨色。大勇健色。不思議方便色。不可壞色。離瑕翳色。無障闇色。善安住色。

菩薩又示現沒有障礙的色身。甚深明徹的色身。沒有垢濁的色身。極為澄清的色身。大勇猛強健的色身。不可思議方便的色身。不可破壞的色身。離開瑕翳的色身。沒有障暗的色身。善於安住的色身。

妙莊嚴色。諸相端嚴色。種種隨好色。大尊貴色。妙境界色。善磨瑩色。清淨深心色。熾然明盛色。最勝廣大色。無間斷色。

菩薩又示現微妙莊嚴的色身。諸相端嚴的色身。種種隨好的色身。大尊大貴的色身。殊妙境界的色身。善良磨瑩的色身。清淨深心的色身。燃然明盛的色身。最殊勝而廣大的色身。沒有間斷的色身。

無所依色。無等比色。充滿不可說佛剎色。增長色。堅固色。攝受色。最勝功德色。隨諸心樂色。清淨解了色。積集眾妙色。善巧決定色。

菩薩又示現沒有所依的色身。沒有可等比的色身。充滿不可說佛刹的色身。增長智慧的色身。堅固攝受的色身。最勝功德的色身。隨諸心樂的色身。清淨解了的色身。積集眾妙的色身。善巧決定的色身。

無有障礙色。虛空明淨色。清淨可樂色。離諸塵垢色。不可稱量色。妙見色。普見色。隨時示現色。寂靜色。離貪色。

菩薩又示現沒有障礙的色身。虛空明淨的色身。清淨可樂的色身。離諸塵垢的色身。不可稱量的色身。妙見的色身。善見的色身。隨時示現的色身。寂靜的色身。離貪的色身。

真實福田色。能作安隱色。離諸怖畏色。離愚癡行色。智慧勇猛色。身相無礙色。遊行普徧色。心無所依色。大慈所起色。大悲所現色。

菩薩又示現真實福田的色身。能作安隱的色身。離諸怖畏的色身。離開愚癡行的色身。智慧勇猛的色身。身相無礙的色身。遊行普徧的色身。心無所依的色身。大慈所起的色身。大悲所現的色身。

平等出離色。具足福德色。隨心憶念色。無邊妙寶色。寶藏光明色。眾生信樂色。一切智現前色。歡喜眼色。眾寶莊嚴第一色。無有處所色。

菩薩又示現平等出離的色身。具足福德的色身。隨心憶念的色身。沒有邊際妙寶的色身。寶藏光明的色身。眾生信樂的色身。一切智慧現前的色身。歡喜眼的色身。眾寶莊嚴第一的色身。沒有處所的色身。

自在示現色。種種神通色。生如來家色。過諸譬喩色。周徧法界色。眾皆往詣色。種種色。成就色。出離色。隨所化者威儀色。

菩薩又示現自在示現的色身。種種神通的色身。生如來家的色身。超過諸喩的色身。周徧法界的色身。一切皆往詣的色身。種種的色身。成就善報的色身。出離三界的色身。隨順所教化眾生威儀的色身。

見無厭足色。種種明淨色。能放無數光網色。不可說光明種種差別色。不可思香光明超過三界色。不可量日輪光明照耀色。示現無比月身色。無量可愛樂華雲色。出生種種蓮華鬘雲莊嚴色。超過一切世間香焰普熏色。出生一切如來藏色。不可說音聲開示演暢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賢行色。

菩薩又示現見無厭足的色身。種種明淨的色身。能放無數光網的色身。不可說光明種種差別的色身。不可思議香光明超過三界的色身。不可量日輪光明照耀的色身。示現無可比月身的色身。無量可愛樂華雲的色身。出生種種蓮華鬘雲莊嚴的色身。超過一切世間香燄普熏的色身。出生一切如來藏的色身。不可說音聲開示演暢一切法的色身。具足一切普賢行的色身。

以上一○三種的色身,菩薩隨時隨地都能示現出來。

佛子。菩薩摩訶薩。深入如是無色法界,能現此等種種色身。令所化者見。令所化者念。為所化者轉法輪。隨所化者時。隨所化者相。令所化者親近。令所化者開悟。為所化者起種種神通。為所化者現種種自在。為所化者施種種能事。

各位佛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深入這樣無色的法界。能示現像這樣種種的色身。令所教化的眾生,都見到這位菩薩。令所教化的眾生,常想念這位菩薩。為所教化的眾生,常轉大法輪。隨順所教化眾生的時機,隨順所教化眾生的色相,令所教化的眾生,皆得親近這位菩薩。令所教化的眾生,皆得開悟得智慧。為所教化的眾生,生起種種的神通。為所教化的眾生,示現種種的自在。為所教化的眾生,施做種種的能事。

是名菩薩摩訶薩。為度一切眾生故,勤修成就第八無數色身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為度化一切眾生的緣故,勤修成就第八種神通,其名叫做無數色身智慧的神通。

第九 一切法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智通。知一切法,無有名字。無有種性。無來無去。非異非不異。非種種非不種種。非二非不二。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用一切法智慧的神通,能知道一切法,本來是沒有名字。也沒有種子,也沒有體性。也沒有來,也沒有去。不是兩樣,也不是不兩樣。不是種種,也不是種種。說它是兩個嗎?又不是兩個。說它不是兩個嗎?又不是一個。所以說「非二非不二」,簡而言之,就是中道了義。中道就是真空妙有,不落空有二邊,了義就是什麼也沒有了。妙處就在這個地方。如果能明白這個法,就超出三界去。不明白這個法,就在三界內流轉生死。

在佛教裡,所有的經典,都很重要。唯獨楞嚴經更為重要。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所有的佛教徒,必須拿出力量,拿出血汗來擁護這部楞嚴經。

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逐漸而滅。」如果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因此,我們佛教徒,必須以性命來護持楞嚴經。以血汗來護持楞嚴經。以志願來護持楞嚴經。令楞嚴經永住於世,發揚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塵中。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去,流通到盡虛空徧法界中去。如果能這樣,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為什麼說楞嚴經先滅?因為該經所講的道理太真實啦!天魔外道受不了,所以用種種方法來破壞、來消滅它。首先造出謠言,說楞嚴經不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的經,而是後人偽造的經,所以楞嚴經是假的,是偽經。這是外道強辭奪理的說法,故意破壞真經的卑鄙手段。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楞嚴經的內容,說明四種清淨明誨,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五十陰魔的境界。好像照妖鏡,把旁門外道的原形畢露,妖魔鬼怪無處藏身,為著自身的安全,乃大事宣傳楞嚴經是偽經,不可相信。

一般無知無識的人,沒有辨別真偽的智慧,人云亦云,助紂為虐,硬說楞嚴經不是佛說。主要的原因,楞嚴經所講的道理,既正確,又合理。妖魔鬼怪,旁門左道,無法遁形。為自身的利益,不得已使出這種卑鄙的手段來破壞。這種作法,必墮地獄。

近年來,無知的學者,愚癡的教徒,對佛教不認識,對佛學不瞭解。在一知半解之情形下竟妄測聖言,亂加批評,發表謬論,言中無物,令人作嘔三日。

學佛法的人,要深深瞭解楞嚴經的道理,所以要到處提倡楞嚴經,要到處宣揚楞嚴經,要到處解說楞嚴經,要到處護持楞嚴經,為令正法久住於世,為令邪法永息於世。這是佛教徒應該盡的責任。

我今天向大家提出保證,保證楞嚴經是真經。如果楞嚴經是偽經,我願墮地獄。因為我對佛法不認識,以假當真,心甘情願接受此種的果報。若楞嚴經是真的,我仍發願,生生世世要弘揚楞嚴大法,要宣講楞嚴真理。各位想一想,楞嚴經若不是佛說的,誰能說出這種正確的法?我盼望批評楞嚴經是偽經的人,趕快懺悔,痛改前非,否則,必定墮入拔舌地獄。我祈禱預祝念楞嚴經的人,講楞嚴經的人,宣揚楞嚴經的人,流通楞嚴經的人,統統早成佛道。

無我無比。不生不滅。不動不壞。無實無虛。一相無相。非無非有。非法非非法。不隨於俗,非不隨俗。非業非非業。非報非非報。非有為,非無為。非第一義,非不第一義。

法是無有定法,所以說非二非無二。法是無我,沒有可比擬的。法也不是生,也不是滅。法也不是動,也不是壞。法也沒有實,也沒有虛。法是一相,也是無相。法不一定是無,不一定是有,沒有一個法可得。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也沒有一個非法。法也不隨於俗諦,也不是不隨於俗諦。法沒有一個業,也沒有一個非業。法也沒有一個報,也沒有一個非報。法不是有為,也不是無為。法不屬於第一義,還不能說它不是第一義。

非道非非道。非出離,非不出離。非量非無量。非世間非出世間。非從因生,非不從因生。非決定,非不決定。非成就,非不成就。非出,非不出。非分別,非不分別。非如理,非不如理。

法也不是一個道,也沒有一個非道。法不一定出離,不一定不出離。法也沒有量,也不是沒有量。就在超出思議言語的境界。法也不是世間,也不是出世間。法非從因生,也不是不從因生,法是非決定,非不是決定。法不是成就,也不是不成就。就在中道上,才是法的究竟。法不是出,也不是不出。法不是分別,也不是不分別。在分別上找是識,在不分別上找是智。要在這中間,法是不如理,也不是不如理。

此菩薩不取世俗諦。不住第一義。不分別諸法。不建立文字。隨順寂滅性。不捨一切願。見義知法。興布法雲。降霔法雨。

這位菩薩,不依照世俗的道理,也不住在第一義。不分別一切諸法,不建立一切文字。隨順諸法的寂滅性,不捨棄一切菩薩願。見一切義理,便知一切法的本源。興布大法雲,降霔大法雨。

雖知實相不可言說,而以方便無盡辯才,隨法隨義,次第開演。以於諸法言辭辯說,皆得善巧。大慈大悲,悉已清淨。能於一切離文字法中,出生文字。與法與義,隨順無違。為說諸法,悉從緣起。

菩薩雖然知道實相無相是不可言說,可是還用方便沒有窮盡的辯才,隨著法隨著義理,次第而為眾生開示演說,對於諸法、言辭、辯說,都得到善巧。因為大慈大悲的願力,所以皆已清淨。能在一切離文字的法中,出生一切文字。對法對義,隨順而不違背。為一切眾生,而演說一切法,說一切諸法,皆從緣起的道理。

雖有言說,而無所著。演一切法,辯才無盡。分別安立,開發示導。令諸法性,具足明顯。斷眾疑網,悉得清淨。雖攝眾生,不捨真實。

菩薩雖然以無礙的辯才,而演說種種的法,可是沒有執著。演說一切諸法,辯才沒有窮盡的時候。分別一切法,安立一切法,開發一切法,示導一切法,令一切法性,具足明顯,斷一切眾生的疑網。悉得清淨本源的自性。菩薩雖然做水月佛事,來教化眾生,來攝受眾生,可是還不捨棄真實的理體。

於不二法,而無退轉。常能演說無礙法門。以眾妙音,隨眾生心。普雨法雨,而不失時。

菩薩對於不二法門(真實的實相理體),沒有退轉的時候,常常演說圓融無礙的法門,用種種妙音聲,隨順眾生的心念,普徧為眾生來說法,而不會失去應說法的時候。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一切法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九種神通,其名叫做一切法智慧的神通。

第十 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通。於念念中,入一切法滅盡三昧。

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用一切法滅盡三昧智慧的神通,能在每一念中,皆入一切法滅盡的三昧。

亦不退菩薩道。不捨菩薩事。不捨大慈大悲心。修習波羅蜜,未嘗休息。觀察一切佛國土,無有厭倦。不捨度眾生願。不斷轉法輪事。不廢教化眾生業。不捨供養諸佛行。不捨一切法自在門。不捨常見一切佛。不捨常聞一切法。

菩薩在定中,不退轉菩薩所應修的道,也不捨棄菩薩所應做的事,更不捨菩薩大慈大悲的心。修習十種波羅蜜的法門,永遠都不休息。觀察一切諸佛的國土,沒有厭煩疲倦的時候,不捨度眾生的願力,不斷轉法輪的佛事,不廢教化眾生的事業,不捨供養一切諸佛的行門,不捨一切法任運自在門,不捨常見一切佛。不捨常聞一切法。菩薩的存心,常願見佛,常願聞法。

知一切法,平等無礙,自在成就一切佛法。所有勝願,皆得圓滿。了知一切國土差別。入佛種性,到於彼岸。能於彼彼諸世界中,學一切法,了法無相。知一切法,皆從緣起,無有體性。然隨世俗,方便演說。雖於諸法,心無所住。然順眾生,諸根欲樂,方便為說種種諸法。

菩薩知道一切法,本末是平等,圓融無礙,任運自在,而成就一切佛法。菩薩所發殊勝的願力,皆得圓滿的成就。又明瞭一切諸佛的國土,有種種不同的境界。菩薩證得佛的種性,達到諸佛的彼岸。能在每個世界裡邊,學習一切法,明瞭法是沒有一個體相。菩薩雖然知道一切法,都是從緣生起,若沒有緣起,就沒有一切法。法是沒有一個體性。可是還隨世間法,方便來演說一切諸法。菩薩雖然在諸法上,心中沒有一個執著相。可是還要隨順眾生的一切根性和一切欲樂,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為眾生說種種一切的諸法。

此菩薩住三昧時,隨其心樂,或住一劫。或住百劫。或住千劫。或住億劫。或住百億劫。或住千億劫。或住百千億劫。或住那由他億劫。或住百那由他億劫。或住千那由他億劫。或住百千那由他億劫。或住無數劫。或住無量劫。乃至或住不可說不可說劫。

這位菩薩住在三昧的時候,隨著他心中所歡喜,或住一劫,或住百劫,或住千劫,或住億劫,或住百億劫,或住千億劫,或住百千億劫。或住那由他億劫,或住百那由他劫,或住千那由他劫,或住百千那由他億劫,或住無數劫,或住無量劫。乃至或住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劫。

菩薩入此一切法滅盡三昧。雖復經於爾所劫住。而身不離散,不羸瘦,不變異。非見非不見。不滅不壞。不疲不懈。不可盡竭。

菩薩入這種一切法滅盡三昧的時候,雖然經過前邊所說那樣多的劫。可是菩薩的本身,不離不散,不贏不瘦,不變不異。一般的眾生,或者不見,或者非不見。為什麼?因為菩薩的身體,是不滅,是不壞,是不疲,是不懈的緣故。在定中經過那樣長的時間,也不會窮盡和枯竭。

雖於有於無,悉無所作。而能成辨諸菩薩事。所謂恒不捨離一切眾生。教化調伏,未曾失時。令其增長一切佛法。於菩薩行,悉得圓滿。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神通變化,無有休息。譬如光影,普現一切。而於三昧,寂然不動。

菩薩雖然對於有對於無,已超有無的境界,皆無所作。可是能成辦菩薩所做的事。也就是六度萬行,行菩薩道。就是所說不捨離一切眾生,時時和眾生在一起,教化眾生,調伏眾生。不會提前,不會落後,恰好就在那個時候。使令一切眾生,增長一切所求的佛法。對於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圓滿自在無礙的境界。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所以運用神通變化,來教化一切眾生,始終不休息。好像光影一樣,能普徧照現一切。菩薩在定中,是寂然不動。

是為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神通。

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得第十種神通。其名叫做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慧的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如是十種神通。一切天人不能思議。一切眾生不能思議。一切聲聞,一切獨覺,及餘一切諸菩薩眾,如是皆悉不能思議。此菩薩身業不可思議。語業不可思議。意業不可思議。三昧自在不可思議。智慧境界不可思議。唯除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薩。餘無能說此人功德,稱揚讚歎。

各位佛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住在這樣十種神通的時候。一切天人,不能思議這位菩薩。一切眾生,也不能思議這位菩薩。一切聲聞(阿羅漢),一切獨覺(辟支佛),一切菩薩(未入此三昧)眾,統統不能思議這位菩薩。這位菩薩的身業是不可思議,語業也是不可思議,意業更是不可思議。菩薩的三業是怎樣?我們是不知道的。無論是聰明的眾生,或是愚癡的眾生,不可以妄自批評菩薩的境界,或者揣測菩薩的境界。因為菩薩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這位菩薩,三昧和自在是不可思議,智慧和境界也是不可思議,唯有諸佛才能知道。或者得到這種三昧自在的菩薩,才可以知道。其餘一切眾生,沒有辦法能說出這位菩薩的功德。也沒有人可以稱揚和讚歎。為什麼?因為根本就不曉得這位菩薩的境界。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神通。若菩薩摩訶薩住此神通,悉得一切三世無礙智神通。

各位佛的弟子!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所證得十種智慧的神通。假設菩薩中的大菩薩,住在這十種神通,便完全得到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一切諸佛圓融無礙智慧的神通,來教化一切眾生。

🔗 相关推荐

✨ 💡 🎯
无线网络和黑客
bt365体育网址

无线网络和黑客

📅 09-04 👀 9557
饿! - 任务
mobile365-777

饿! - 任务

📅 07-05 👀 2614
正品贝尔丰 T18 plus移动4G安卓智能手机 超薄5.5寸大屏双卡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