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区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畅谈知识产权工作

2012/01/10 00:0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在1月5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辽宁省、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5省区市知识产权局的局长分别做了大会发言。以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局长们就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力度和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等主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对这5位局长进行了专访,在他们的言谈之间,一幅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壮丽画卷跃然眼前。

辽 兴业强企 创新动力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辽宁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战略部署,实施知识产权兴业强企工程,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1月5日,出席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的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胡权林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辽宁省“兴业强企”工程受到高度关注,省政府将实施“兴业强企”工程写入《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加强专利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对实施“兴业强企”工程提出明确任务要求。“兴业强企”工程确立的目标是,通过10年的努力,培育和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为此,辽宁省从“兴业”和“强企”两个方面积极推进该项工程。

胡权林表示,市场经济主体是企业,抓好企业就能兴业。强企是以点带面,兴业就是以线带面。在强企方面,辽宁省大力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先后筛选并确定了三批省级试点示范单位,目前,已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联动机制,三级试点示范企业共有1000多家。为加大对试点示范企业的培育,辽宁省在专利技术转化、专利申请资助、专利项目奖励等方面向试点示范单位倾斜。2008年至2011年,辽宁省共对300多个优秀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专项资金1亿元,这300多个项目中超过60%是试点示范单位的专利项目。在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辽宁省有14项专利获得优秀奖;在2011年首届辽宁省专利奖评选中,有6件专利获得优秀奖。这些获奖项目,90%是试点示范单位的专利项目。

在兴业方面,辽宁省围绕省政府确定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专题专利数据库和专利联盟等措施,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据介绍,近几年,辽宁省先后开发建成了省数控机床技术领域、本溪中草药领域、锦州光伏产业、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阜新液压产业、葫芦岛聚氨酯产业等6个专题专利数据库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开发建设镁质材料、船舶、轴承、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输变电和风力发电、高端煤矿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专题专利数据库。与此同时,辽宁省还定期举办“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对接洽谈会”等为发展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提供重要平台。

胡权林表示,特色产业专题专利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为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产业同盟和专利联盟建设,为企业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辽宁省将进一步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龙头,做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做好知识产权工作与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配套衔接等工作。

沪 新兴产业 带动发展

2011年,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投产,圆了几代中国航空航天人的梦想。而如何进行全面的专利战略部署,让“大飞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则是C919研发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在答题过程中,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分别帮助指导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以及中航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C919大型客机”项目开展了3个专利战略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大飞机”研制已经先后攻克了40项关键技术,解决了100多项技术难题,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170余件,专利授权40余件。与航空航天一样,在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同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4家企业中启动了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1月5日,出席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的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翻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收入3%以上,培育10家产值超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培育10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为此,2011年以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把促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聚焦点和突破口,同时以加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为主线和契机,深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力和显示度。

吕国强表示,在“早启动”、“多宣传”和“快行动”的思想指导下,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从2010年底即对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情况、涉及行业、主要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专利情况进行了摸底了解和梳理整理,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平台起草拟制了《上海市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资助力度。

除了推动如“大飞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外,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同时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工作培训机制,举办了“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宣讲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高级研修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培训会,201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系统举办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培训班14个,培训学员788名。

“在2011年第五届中国专利周期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征集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利项目1000余项,经筛选后推出150余件专利和近80件专利新产品进行展示交易。”吕国强说,“共有7个专利项目达成成交协议或初步成交意向,成交额或意向成交额共计1.885亿元。”

此外,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深化了浦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重点推动浦东新区政府有关部门与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分别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这2家银行将在未来三年里为包括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不少于35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回望2011年,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上海市的知识产权工作破浪前行。

鄂 科教大省 创新思路

“湖北是科教大省,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丰富。近年来,湖北省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支持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全省科学发展中的有效支撑和引导作用,助推湖北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1月5日,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王东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王东风介绍,湖北省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积极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创造了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如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湖北省共查处各类案件7498起,涉及金额7.99亿元,打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011年,我们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一方面重点抓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在服务引导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商品化、产业化上下功夫,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王东风指出。

据介绍,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的首批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的5个省市之一,湖北省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同时推进试点工作。目前,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初见雏形,评议平台建设全面展开,十堰产业集群和东湖生物医药等评议项目都已进入数据分析阶段,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依托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建设了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据了解,该平台优化整合了涉及知识产权运用的各类服务资源,集专利展示、交易、评估、担保、中介、咨询等于一体。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该平台与8家金融机构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专利质押贷款授信额度总计达103亿元。

“这些年,湖北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中也总结出了两点体会:一是知识产权工作要紧扣服务自主创新、支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二是知识产权工作要形成大系统协作的理念,只有建立起纵向沟通流畅、横向配合默契的大系统协作机制,优化整合各方资源,才能真正适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求。”王东风告诉记者。

对于2012年的工作,王东风充满了信心:湖北将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此次会议精神,围绕湖北省经济发展大局推动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服务支撑作用,助推湖北省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粤 战略引领 服务先行

2011年,广东省提出了“幸福广东”的美好愿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成为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2011年以来的工作指导精神。

1月5日,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2011年9月底,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实施方案,形成了以战略统领事业发展、以战略支撑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战略引领之下,广东省的知识产权工作着眼未来、敢为人先的特点得到了鲜明体现。据陶凯元介绍,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找准了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工作的抓手,特别是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去年年初,为了将广东打造为全国重要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聚集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辐射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广东的建议,并多次进行专题汇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去年9月,全国第一家建设于北京之外的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必将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此外,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拓展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空间,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及粤港澳台合作;大力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全面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去年,广东省第二次公民知识产权意识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判断能力显著提升。

人才兴则事业兴,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有了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抓手,广东省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得以呈现喜人态势。据统计,2011年1月至10月,广东省的专利授权量达10.4815万件,同比增长4.2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4841万件,同比增长29.41%,继续位居全国第一;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831件,占同期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的55.0%。去年,广东省一举获得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金奖6项、优秀奖34项,金奖数居全国第一。

201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实施,据陶凯元介绍,这是广东省第一部集专利、商标、版权等于一体的五年发展规划,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广东省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期间查处案件2万余件,涉案金额达16.7亿元,同时还成立了全国首家针对单一行业的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陶凯元用这样的诗句憧憬广东省知识产权工作的未来。陶凯元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广东省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活力强的特点鲜明,这就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有了坚实的基础,广东省的知识产权事业之花将会更加绚丽绽放。

桂 紧盯目标 力争突破

“目前,广西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薄弱,但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的新目标(下称新目标)。面对艰巨任务,2011年,广西化压力为动力,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创了‘十二五’专利工作良好局面。”在1月5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昌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李昌华介绍,围绕新目标,2011年,广西以策划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为主线,以强化政府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专利事业发展环境为重点,专利工作取得了三大显著成效:一是争取了政府对专利工作的强有力的支持与领导;二是出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专利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扭转了“十一五”时期全区专利申请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被动局面。

据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广西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长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6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和22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向领导全面汇报了‘十一五’全区专利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十二五’面临的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并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落实;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动发明创造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马飚亲任组长。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专利事业发展的非常举措。”李昌华强调。

2011年,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制定了《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2011-2015年)》、《促进广西专利代理机构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广西专利技术转化交易平台建设方案》等措施。

“为了切实推动全民发明创造氛围的形成,2011年,广西启动了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并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此外,广西强化了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专利导向,把新目标任务纳入到《广西创新计划(2011-2015年)》中;强化了各级政府对专利工作的绩效考核,优化了指标设置,加大了对发明专利申请的鼓励力度。这些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发明创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全区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李昌华介绍说。

面对未来,李昌华坦言,目前的进步和成绩与国家“十二五”专利工作目标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2年,广西将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各项工作,向新目标奋力迈进。(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向利 崔静思 贺延芳)

12-01-09